1、種植地的選擇與整理
黃連林下種植,可選擇坡度較大,土壤深厚的常綠闊葉林做種植基地,以陰坡半陰坡山場、土壤通透性好、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為最佳。
種植前精細整地,揀除石塊和雜草樹根樹枝及雜物,整平作畦,畦寬1-1.5米,溝寬0.25米,深0.15米,畦面隆起成龜背形,可防積水。整地時注意水土保持,不能深翻傷及林木。
2、黃連的育苗與移栽
種子育苗后當年需要移栽,移栽后再次培育二年,算三年種植,種植后第五年即可收獲。
黃連種子細小,每畝5公斤即可。于10-11月摻細土20倍播撒,確保播種均勻。播后苗床稍加鎮壓,床面覆蓋稻草,第二年春天除去,以利種子發芽出土。3-4月幼苗1-2片真葉時需要間苗,保留株距1厘米左右即可。間苗后淋施一次糞水,促進苗木快速生長。
幼苗培育三年就可以種植了。種植可在2-3月進行,此后的雨季可補植。三年生苗木健壯,種植以后成活率高,易發苗,生長快,產量高,品質好。種植可在早晚或陰天進行,株行距各10公分左右,用鏟刀開穴,把幼苗葉片以下三分之二放入,隨即覆土壓實即可。
3、種植后田間管理
苗期圃地雜草生長較快,頭兩年每年需根據情況拔草3-5次。第三年以后每年除草2-3次。第五年除草一次。除草時勿傷及苗木,同時對樹木枝椏適度清理。
種植后的黃連需要在栽后施一次稀薄糞水,既促苗成活,又能促進苗木快速生長。當年9-10月和第二、三、四年3-4月和9-10月各施肥1次。春季多施速效肥,秋季以施緩釋肥為主。在第二、三、四年秋季施肥后應培土,用細腐殖質土均勻于表面,厚約1-3厘米。
4、黃連的采收與加工
黃連栽后第五年就可以收獲了,也可在第四年收獲,但第四年收獲產量明顯較低。收獲可在11月上旬左右進行。過早采收,根含水量多,不充實,遲至次年春季,植株抽空開花,根莖空,產量較低且品質低劣。采收應選擇晴天,挖起全株,抖干凈泥土,剪下須根和葉片,即可獲得鮮根莖,將根莖、須根和葉片分別收集。
鮮黃連不可用水清洗,應直接干燥,注意把控溫度,不能過高,要勤翻動,干到易折斷時即可。種植5年的黃連畝產可達100-150公斤,豐產地塊可達250-300公斤。須根、葉片收集后經干燥,也可藥用售賣。
黃連喜陰喜濕喜肥,在海拔較高、腐殖質土豐富的深山區林下種植最為適宜,氣候干燥、土壤瘠薄、易積水的地區需要規避,不能東施效顰,盲目種植。